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澳门梦想之城官网 > 家长学校

家教指南: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11-17 11:19:48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尊敬的各位家长,澳门梦想之城赌场《澳门梦想之城官网》和你们见面了。我们都已明白,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学校是孩子系统接受教育的场所,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家校联手,才能共同担负起培育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我们知道,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但却更多地希望于学校,却忽略了家庭对孩子的特殊教育功能,往往事倍功半,泪湿衣襟。《澳门梦想之城官网》便是我们学校编印、免费向各位家长提供、指导你们如何科学教子、更好发挥家庭教育功能的一份小报。我们衷心地希望,《澳门梦想之城官网》能给你带来更好的家庭教育智慧和方法,圆你为国教子、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

                                                                               ——编者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独生子女离家出走、自杀甚至杀害父母的事件时有发生。“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许多人担忧,家长们困惑,家庭教育成了一本“难念的经”──
触目惊心的“问题少年”

    去年3月,辽宁某市一楼区发生了一起女学生跳楼自杀的事件。这名少女叫朱辉,年仅18岁,是该市一所中学的学生。
      小朱辉聪明伶俐,从小在班里学习名列前茅,父母对她疼爱有加,视若掌上明珠,并对她寄予很高期望,希望她将来考上名牌大学。小朱辉也曾立志考清华、北大,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她从来都是认真学习,不甘示弱,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尤其是考上高中后学习更加努力,常常是10点以后才上床,而早晨5点钟便起床。临近升高三了,朱辉感到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不知什么原因,她经常感到头疼,睡不好觉,老师课堂上讲的也记不住,学习成绩因此明显下降。朱辉想,这回完了,考不上大学了!她躺在床上总是心理嘀咕: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不起老师的精心培养,也觉得没脸去见同学┄┄想来想去,她认为无路可走,只有用死来解脱自己。于是便在3月的一天,她放学经过一片楼区时,爬上5层楼,踩着一辆停放在窗前的自行车,从窗口跳了下去。
      18岁花季少女的自杀,除了给她的父母带来难以抚平的重创外,也给社会留下了沉重的思索。近年来,类似朱辉的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如有的独生子女因受父母责骂而离家出走;有的孩子因学习成绩不好而服毒自杀;还有的孩子,由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而走上下坡路,与社会流氓混在一起┄┄
     家长煞费苦心,不辞辛苦,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然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甚至事与愿违。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像上述这样极端的例子虽属少数,但存在类似隐患的家庭却为数不少。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家庭在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上,存在着种种误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期望值很高,为此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许多父母投入大量的钱,花费大量的时间陪孩子学习、上课,学钢琴,学绘画,早出晚归,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事业。然而,由于许多家长缺乏教育子女的必要知识,不懂得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结果往往收获不大。
误区之一: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曾于近年间将外国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及自己编制的中国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发给北京市的1800多名学生,让他们对自己的家长进行测评。结果发现,有2/3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存在着种种教育误区。王教授根据测评的结果,将这些误区分为三大类:
     1、过分保护型:占测评家庭的30%左右。过分保护即指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代替。叠被子、洗补袜子、削水果,帮孩子整理书包、做作业、检查作业┄┄其结果是孩子过分依赖家长,事事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和开拓精神,智力也因此受到限制。
     2、过分干涉型:这类家庭占测评家庭的30%左右。过分干涉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家长为孩子定调调,画框框,使孩子言行符合父母的意愿。如一些家长总是唠叨孩子:“怎么回来就看电视?”“爬到床底下干什么?衣服都弄脏了!”“做作业怎么还听音乐?”有的家长限制孩子出去玩,指责孩子弄坏东西。还有的家长规定孩子考试一定要考多少分以上┄┄总之,这样不行,那样也不可以,令孩子无所适从。过分干涉的结果,使孩子变得小心谨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同样限制了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孩子缺乏批判精神、创新意识。
 3、严厉惩罚型:占被测评家庭的7%—10%左右。严厉惩罚型是指家长教育孩子态度生硬,言语粗鲁,缺乏感情。甚至挖苦、打骂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方式是家庭教育的大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其结果要么造成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胆小怕事,缺乏自信;要么孩子也变得像父母一样粗暴残忍,谎话连篇。
误区之二:重智轻德,重分轻能
 许多父母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为知识教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都是次要的。认为只有进重点中学、上大学,才能成材。因此,孩子的学习成为许多家庭的头等大事,“分数”成为家长与孩子嘴边提到的最频繁的字眼。甚至孩子“考多少分”成为许多家庭气氛好坏的晴雨表。有些家长甚至从孩子一两岁起,就有计划地实施“早期教育”,教孩子认字、背唐诗,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失去了童年的欢乐。许多孩子童年没过完,童心已不见。由于孩子一门心思学习,在家什么事都不干,因而缺少基本的生存能力。许多孩子到了高中还不会叠被子,不会削苹果,女生六年级了,不会梳头。甚至有的孩子上了大学,因许多生活方面的事情不能自理,而难以适应大学生活,提出退学回家。还有的大学生不懂得体贴父母,认为父母为他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连封家书都懒得写。
误区之三:重视身体,忽视心理
     多数独生子女的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在饮食上追求“高精细”,盲目为孩子补充高蛋白、高营养,并满足孩子的各种饮食需求。然而“丰富的营养”并不等于“合理的营养”,许多孩子在“丰富营养”的浇灌下却长成“小胖子”或“小瘦子”;一些孩子养成偏食、厌食的不良习惯。还有许多家长怕冻着孩子,早早地给孩子“捂起来”,生怕孩子得病。结果孩子反而弱不禁风,气候一有点变化,就容易患病。与此相反,在对孩子身体备加呵护的同时,许多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心却少之又少。孩子发烧了,父母就急着带孩子去医院,但孩子情绪长期低落,脾气暴躁时,父母却很少注意到。多数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沟通。王极盛教授对北京30多所中学、500多个教学班的2万多名中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32%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当前许多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学习困难、厌学和考试焦虑,大多是由于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造成的,而并非孩子的智力原因。孩子的心理障碍形成也不是孩子自身的原因,而是由于过重的学业负担、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压力过重造成的。
误区之四:缺乏民主的家长制教育
    一位正在喷云吐雾的父亲当着客人的面指责儿子:“这小子整个儿一个游戏机迷,一天到晚就惦记着这事。”儿子忍不住争辩道:“你不是把我的游戏机都砸了么?早都过去了,还讲?我现在根本就没玩过。”“这小子,还耿耿于怀。我是提醒你,学习一定要认真,不能玩物丧志┄┄”儿子一瞪眼,一副针锋相对的样子:“你戒烟都戒了5次,怎么现在还在抽?“混帐!”,父亲气得忽地站了起来,“好小子,没上没下的,看我不揍你”。┄┄父子俩的争辩火药味越来越浓。
 这种场面恐怕是许多司空见惯的。长期以来,受封建家长制传统的影响,中国的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听话”“顺从”,不得有异议,否则就是没大没小、犯上作乱,缺乏民主平等式的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几乎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许多孩子自身的事情也要由家长说了算。父母打骂管教孩子是自家的私事。孩子没有隐私权:信件被拆开,书包和口袋被搜查,抽屉的锁被撬开,日记被偷看,行为被跟踪┄┄这些做法不仅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人格与自尊,而且也大大削弱了家长的权威,束缚了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创造性。其实,像上述例子中的家长的言行并不全对,而却不允许孩子争辩,造成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
    我们输不起,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如果这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如果这个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
不想输,怎么办?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有所醒悟,并努力改变现状,寻求正确的家教途径。专家认为,要想改变家庭教育的现状,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的素质。
    1、家长要首先受教育:
    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家庭教育可以无师自通。“谁不会生孩子、养孩子、教育孩子?生、养教都是自发的”。还有些家长延续了父辈育儿的观点,“我爸我妈也没学什么,不是照样把我们培养得很好吗?”其实,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无师自通,或道听途说就可以做好的。家长应该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王极盛教授曾在一次家教会上问在场的150多名家长,谁看过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结果只有7位家长举起了手。一项“中国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调查”显示,69.5%的父母没学过儿童生理发展方面的知识;79.2%的父母没看过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52.5%的父母没学过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这种现状与我们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是不相适应的。
    2、倡导民主理解式的教养方式:
    王极盛教授曾走访了1999年全国60多名高考状元,发现这些家庭教育方式基本上是民主理解式的。这些孩子的家长在学习上要求孩子尽力而为,有多大能力使多大劲,从不增加孩子的精神压力。尤其在高考前更是设法给孩子减压,“只要努力了,考什么学校都行。”其结果,孩子没有心理负担,轻装上阵,反而能发挥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此外,尽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此,许多家长除了看看新闻联播外,很少看电视。这些学生从小到大,没有挨过父母的打骂。所谓“捧下出孝子”并非真理。
    王极盛教授提醒家长,要经常反省、检查自己的教育方式,从产生不良方式的原因入手,改进不足,提高自己的家教水平。并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现孩子的教育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解决。
    3、教育孩子“先做人”:
    在采访60多名高考状元时,王极盛教授曾向孩子们提出“父母最关心你们什么?”孩子们几乎众口一词:“父母教育我们做正直的人。”大连文科状元黄晓庆说,我在学习上失误父母从不责备,但在做人上出现错误,父母却决不含糊,管教极严。这些状元家长认为:“人做好,其他就好办。”“学习好只是一时的,而人做好却是终生的。”他们不但对子女做人教育严格要求,而且大都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浙江文科状元陈春仙说:“父母的人格力量感染了我。我的父亲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水平,母亲没念过书,父母全都是农民,他们的勤劳善良教育了我。我想,我不能改变他们的过去,但我能用我的知识改变父母的将来。所以,我就憋着一股劲发奋学习”。甘肃文科状元张丽采一直佩服她的父亲。她父亲是一个大厂的人事干部,从不收受别人的馈赠。他还教育女儿也要做正直的人、无私的人。他总是对女儿说:“做人要有志气,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直的家长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学习动力比较明确,学习后劲很足。
    3、与孩子交朋友
    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并不说明父母就一定是孩子最贴心、最密切的人。要想与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父母就要与孩子交朋友。就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就要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的情感、他的意愿、他的选择甚至他的隐私。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喜欢你、信任你,把你当作知心朋友,和你交流思想。而你的话也才能让孩子听得进去,并与你产生共鸣。也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并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 (摘自《澳门梦想之城官网》)

  • 相关新闻
banner
  1. 网站地图 | 澳门梦想之城赌场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 隐私声明 | 网站管理登录 | 旧版回顾